法国的证券业监管从2003年起有了统一的监管机构,在银行业和保险业领域建立相对统一的监管机构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两个新的统一机构何时能根据其《经济现代化法》进一步统一的问题,以及过渡期内这两个机构和欧盟三个监管局之间的对应问题。
事实上,中国农村历史上一直就有合作的传统。卖不动则农民收入下降。
农业的商品化水平提高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农民的非农就业和收入提高又使农村消费第一次达到60%以上,并且大幅度拉动对城市工业品的需求,导致中国经济出现黄金增长。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六套班子同时搞全,还把七所八站升格为七局八局。21世纪中国农业的战略调整当前中国的农业战略调整,应该针对小农经济的问题,针对中国农业已经不可持续的问题,研究怎么样才能有效地扩充农业资源,减少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东部的企业主不需要对3000公里、4000公里以外流到他这里的劳动力的任何流动成本负责。加入WTO,进口农产品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足国内农业生产下降,但是农村过剩劳动力就业如何解决?外国资本进入能够促进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以金融和贸易为主的服务业,对低素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显然不可能起拉动作用。
现在是第三次,应该强调的是在国土资源经济的结构调整战略之下,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有人试图借鉴韩国在经济起飞时候大量工人到中东等地打工的经验走国家组织劳务出口之路,但试问,哪个国家有像中国这样仅农村就有4-5亿的庞大的过剩劳动力队伍呢?因此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通过劳务出口可以解决的概念。当我们向未来看的时候,无论是我们要投资的公司还是投人家的公司,这个因素都要放进去。
你想想货币进股市股市就上来了,进房地产房地产就上来的,我们已经看见这个货币变动的效果了,至于它到底往哪里流?这可是一场竞争的结果。这个基本的战略不会改变,所以但凡会影响增长速度的事情,第一位保增长,同时也会担心和防范保增长那个代价,那个失衡的冲击。(本文根据周其仁教授在联想投资年会上的演讲录音整理摘编,未经本人审阅) 进入专题: 2010年经济形势 。现在讨论美国怎么提高储蓄率,中国怎么增加消费,这个话都可以说,但习惯养成不容易改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你看就这么点收入他储蓄率就很高,美国教授都搞不明白你们怎么活的?也买了车了,也买了电视机,银行账户里还有那么多钱。
所以我认为出口如果从负20%变成负10%、负5%甚至变0,明年GDP应该是10%到12%的增长率。那你要投就要算预算,因为制片方是分享最后电影院卖票的43%,所以你成本一定是倒过来除0.43你就知道总收入有多少,所以票房如果没有2亿以上是不敢拍《集结号》,这是非常困难的决定。
第二是所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一个长期的口号。我们的改革某种程度就被我们这几年高出口掩盖住了,国内改革就是难,国内生意建立信任多困难?做一档生意你得喝多少酒?国际生意不要喝酒的,发传真就做的,这就是差别。即便出现一些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说欧洲、美国银行又扒出一个洞,又一次冲击,中国其实后手还有。你看这一波冲击以后,西部,我现在到很多地方去就看一条,高速公路上有没有车,在浙江、在东部、在江苏有几次走得心里发毛,全部是公务车,看见一个卡车我就鼓掌。
但是CPI还是负的,所以不要紧。局部有可能形成气候,这个局部形成的气候对全局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因为萧条时候它都供不应求,等到经济稍微一回来它可不要变成瓶颈嘛,城镇化的投资是巨量的投资,很小一片面积就可以投很多钱,看看东京就知道中国还早着呢。比如中国的政策会高度重视内需,但是也不会一下子把这种基本的盘面改变了。
中国有2亿农民工,我相信搞农民工这个事情它有真实需求。政府的本钱还是蛮厚的,你还可以再发债,你还可以再印钱。
只要相对价格突然变动,一个机会就来了,他真数钱给你看,你想想看你苦哈哈打这件事情打还是不打?最后就看看明年会怎么样,我大概提三个判断。现在大城市都堵车,谁见过萧条还堵车的?所以城市基础设施你就干吧,不会出大错,你就修地铁吧,这个不会出大错。
尤其是搞什么新能源低碳,这个都是非常困难的主题。有高速电梯把人组织起来,东京进行新的城市化的试验项目。但是真CPI要冲上来,真到资产市场价格要太离谱,我相信这里面的经验教训也会吸收,所以不要听说口号,说变就会变。只要出口回升,现在看来出口会回暖,因为美国只要一稳定、欧洲一稳定,中国的出口就会上来,因为这是基本面,我们现在顶多是10%的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这个落差足够大,比较优势足够大,即便打点折扣搞点贸易保护主义,还大有生意可以做。由于货币流向流速流量的不断变化,给我们这些企业老总在做投资决策时造成了很大困难。最后是所谓宏观调控会有很大的灵活性。
就这个阶段非得把它挺过来,所以我们在做业务决定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影响。这个需求证实了,当很多人成为白领,成为所谓中产阶级,他的时间成本就上升了,时间成本上升不等于这个人的本质改变,他想跟朋友见见面,互动一下的愿望没有降低,怎么实现?我听来听去有道理,这是真实需求。
观众在看过美国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以后,中国如果没有大投入是拍不出战争片来的,没法好看。宏观调控上会有很大的突发性,这是我对政策方面的探讨。
这些事情全局放开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个政府太忙了。最后决定拍,这个拍是冒险的,最后证明成功,成功说明什么?他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你现在必须每年要把自然增长算进去,这个增长率是名义货币。
政府还是以保增长为主,兼顾这次救市后果的消除退出,所以会有很多矛盾的声音,会有很多彼此冲突的信息,今后几年在宏观层面上会出来,那么我们要审时度势,很好的来看。我们需要注意三个层次:第一,中国人经过多年的收入增加,真实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有些需求长远的,我听过开心网的老总介绍,为什么想到做这个东西?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是白领,白领在办公室里一天工作是很辛苦的,时间又很紧。这里头会有机会,但是在项目层面上,不可把这些机会看得过大。他没有很多时间去休息,但是他有朋友,有交朋友这个愿望,那怎么解决?通过这种网上的互动。
只要那个现象出来,就会采取措施。但增长、发展、就业,还是基本的主题。
只要是真实的长久的需求,针对这种需求的业务一定是有希望的,但问题在于短期的困扰非常大,因为你做一件真实需求要满足它肯定有困难,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别的机会非常好,诱惑非常大,这就是今后几年的麻烦。在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会结束,只不过是退出的方式、步骤和组合拳的问题。
中国还是邓小平那句话发展就是硬道理,中国所有的矛盾最后就是要靠增长速度来抢时间,来争取一个平缓的过程慢慢解决。第一个判断就是政府政策的判断,中国的政府第一位还是保增长,2008年往下冲还是给他们很大的心理决策的压力。
这种东西你以为是金融危机就能改变?我是不太相信。换句话说今年你不敢想的是今年最高的票房是1.5亿,明年可能就有2.3亿,他那天讲话是2010年中国最好的票房大概会达到5亿,7年前也就是3000万那就是票房冠军。东京最密集的地区,地下5层地铁,5层地铁底下第6层修地下高速公路,上面是100层、200层的楼,现在是说把横向的流动改成纵向的,不是从郊区住到进城上班,是从高楼下楼上班,然后再下楼就进电影院、进餐厅了,进地铁。其实质的动作不会那么太多,它是一个慢变。
各位关注一下,这里中国土地少、人口多,这种事情还需要多少钱进去?所以我也不主张随便批投资过多,你只要有回报投资就投吧,反正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你还得在这个国土里头好好放钢、放水泥、放石头,且放呢,早着呢,不用去发愁。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中国讲故事的人才英雄辈出,为什么讲故事?我的理解是讲故事要把钱讲过来,要让蜂蜜向我这里流,这是今天讲故事的含义。
但是要注意,我们在做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指标,就是你用名义货币还是真实货币,用不变价算还是用可变价算?可变价算一定要多算一点,否则你就会因此把自己卡住,实际上会超出了名义货币,这么几万亿货币推出去以后物价总水平一定会推高的对于中国的金融问题,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宽的角度来看。
在一定意义上说,相对贫困化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两年前,香港对于与大陆合作建设经济开发区没有兴趣,现在则积极性很高,就可以看作一个例子。